周邦彦的《解连环》一首爱情悲歌 怨中传情 爱中含怨
2023-06-29 07:07:41 来源:腾讯文化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词作者,是宋词发展史上结北开南的人物。其词风对南宋的史达祖、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白雨斋词话》),开启了南宋之后的格律词派,在词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资料图片)
周邦彦在宋代,“以乐府独步,学士、贵人、市侩、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当时歌女以能唱周词而自增身价。张炎在南宋末年(去周已近二百年)遇见名妓沈梅娇、车秀卿犹能唱周词,可见其社会影响。或者这与周邦彦妙解音律相关。周邦彦的歌词声音谐美,顺口悦耳,非其它生硬俗滥的作品可比。他的堂名“顾曲”,即用三国时周瑜的典故。周瑜精通音乐,当时流传一句成语:“曲有误,周郎顾。”以“顾曲”名堂,可见其对音乐造诣的自负。
周邦彦的诗词大多都是在描述生活,羁旅或者是以咏物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北宋的诗词作者中周邦彦被认为是婉约派诗人。但从周邦彦诗人流传至今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尤其是对于感情的表达不仅细腻而且生动、形象,这也是周邦彦诗人的诗词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流传下来的关键。正因为周邦彦表达感情极为细腻,所以被誉为写情思的妙手,比如下面这首《解连环》,以曲折而又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表现了主人公对于往日情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解连环·怨怀无托》
周邦彦 〔宋代〕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明人李攀龙认为此词是“形容闺妇哀情”,近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也认为“此首托为闺怨之词。”其实,从“燕子楼空”典故以及“弦索”字样,可以看出是诗人怀人之作,对方很可能是一个青楼女子。他们曾经两情缱绻,有过一段甜密的生活,后来她却因故离去,音信杳然。诗人以细腻婉曲的笔触抒发自己既怨恨又眷恋、既绝望又期待的感情,极尽回环往复、缠绵悱恻之致。
上片写相思之情。开头三句,“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写怨恨产生的根由;结尾三句,“拚今后,对花对酒,为伊泪落”,是最后的结论;中间的文字则交错变换地描写失恋者的思绪,全篇结构层次清楚。
上片反复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断绝。“怨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情人断绝”而且“信意辽邈”,致使满腹的哀怨无所寄托,无法排遣。用连环比喻相思之情,谓相思恰如连环,本不可解,纵然“妙手能解”,那也还不免藕断丝连,就像“风散雨收”之后,仍然会残留下轻雾薄云一样。
接着又用关盼盼“燕子楼”的典故述说纵然是人去楼空,也还剩得“一床弦索”。“床”,是古代的一种较矮的坐具:“弦索”,总指乐器。弦索仍然摆满床上,蒙着一层灰尘,那是关盼盼的遗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断绝。下面写芍药花,又寓含着往日的欢乐与离别后的凄楚。芍药,是有特殊含义的。《诗经。溱洧》:“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又,芍药一名“将离”,行将别离之意。“移根换叶”与“旧时红药”相关合,“手种”则是以亲自栽种芍药来象征精心培植爱情。
下片写对情人的思恋。通过时空转换,由伊人故居转到水畔。这里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是词人的想象。“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楚辞《九歌《湘夫人》),奈何“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欲寄无从,“怨怀无托”。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透出一种爱怨纠结的复杂情感。当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晏殊《清平乐》)又能如何,不过徒惹伤心,正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幾道《鹧鸪天》),不如焚却音书,了断痴情。一个“漫”字,激烈的感情背后尽是爱的绝望,浸润了多少伤心和痛楚! 然而情之一字,原就是说不清、道不明。词人虽有决绝之语,却仍不能斩断情丝。
梅花是寄情之物,如“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曲》),“水驿春回”之时,词人仍然“望寄我、江南梅萼”。这绝望之下的一点渺茫的希望是词人刻骨铭心的痴情。结句“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回到现实,词人以凄切悲凉的内心独白将全词的情感推向最高峰。“拚”字,透出用一生来殉昔日之情的悲壮。
这首词始于“怨情”,终于“泪落”,由爱生恨,恨极复爱,把主人公对负心情人爱恨交加的心理描绘得生动形象、呼之欲出;写景则化前人诗句而为己用,手法高超。